前日,我們在文中提及奶粉品牌需要渠道精耕下沉,搶占與消費者接觸的先機,其實代理商亦然。如今早已不是單純靠利就能驅使門店的年代,在終端也在尋求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趨勢下,代理商若還故步自封無疑是自取滅亡。想要開辟更多生存空間,代理商必須先解決的問題是:你對終端門店的價值是什么?今日筆者總結出人、財、物三大體系,為大家梳理一下,究竟該如何為終端門店塑造自身價值。
“人”必須重構
如今是一個以消費為核心的消費者主權時代,所有的商品、交易與服務,都應該是以人為本的重構。而且,客源是門店訴求,能幫門店提升客流的代理商必然是無可取代的。所以代理商不該只著眼于終端需要什么,更應先于門店洞察消費者的需求,進而提早幫助門店部署。
對內,是代理商重構自身組織、工具、團隊助力門店店員發(fā)展。有競爭力的代理商團隊不僅是銷售強隊,更要是能幫助終端培養(yǎng)專業(yè)人才,提高服務水平的強心劑。目前許多代理商已經針對母嬰店需求,推出“總裁班”、”商學院“、”金牌店長培訓班“等途徑提升店員銷售技巧、產品知識、心態(tài)培養(yǎng)、應變能力等綜合技能。
對外,代理商要幫助門店梳理客情,分析銷售數據,重構顧客和消費關系,提升顧客黏著性,讓顧客從“低頻消費(一次購物)→ 高頻消費(多次購物)” ,“從購買單品類→ 購買多品類”。比如強化門店會員活動和管理,用社群營銷,粉絲效應,網紅助推等模式去維護優(yōu)質會員,多與會員互動,加強與顧客的有效聯系。
化客為友,“財”能發(fā)展
以往,傳統(tǒng)的代理商可以幫終端墊資、緩沖庫存壓力,分擔資金鏈風險等,其存在的價值必然是不可忽視的,但是在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時墊資等基本手段是遠遠不夠的,需要代理商具備更多的綜合“財”能。
代理商唯有化客戶為友軍,跟不同規(guī)模的門店展開多形式合作,成為利益共同體,進行多區(qū)域覆蓋,比如搭建平臺,通過聯營整合經營,代理商平臺與門店實現1+1合力,有利于實現雙方之間高效合作、無縫對接,市場操作的快速機動;亦或者是代理商對門店進行經營指導,導購培訓、門店運營,店面陳列、助銷物料等的支持;再則,代理商可以延伸配套增值服務項目,像知識儲備專業(yè)要求較高,資金投入較大的推拿、產后修復、早教等服務,助力門店把多家資源更進一步的的整合,以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。
“物”盡所能,產品結構是關鍵
奶粉成交額除了和代理商服務能力、經營思路、營銷策略相關,更重要的是與產品結構有關。
那么如何調整產品結構呢?一方面要結合門店消費者屬性,比如超高端門店側重知名品牌通貨產品,三四線門店則兼顧高毛利與品牌力的平衡;另一方面是順應品類細分大勢,中國食品產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表示:“以金字塔布局來看,頂尖可以布局利潤型產品,即母嬰店獨有的自有品牌;塔腰選擇品牌型,品牌如飛鶴、圣元、貝因美等;塔基選擇人氣銷量型。根據不同的市場,不同的消費群體來設置產品組合,就很合理了!
目前,已通過注冊的奶粉有414款,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或優(yōu)質品牌,從品類布局來看,飛鶴、澳優(yōu)、蒙牛雅士利、宜品都有布局羊奶粉、牛奶粉、有機奶粉;圣元布局了牛奶粉、羊奶粉、特配粉;惠氏、伊利、合生元等布局了牛奶粉、有機奶粉。如果代理商能因時制宜,因場制宜地指導母嬰店通過調整產品結構,達到多元化產品陳列,打造核心爆品,必然能更好的搶占市場份額。
奶粉代理商生存策略,各家都有巧招,總的來說無外乎重構人、財、物的邏輯,要基于代理商知人、知財、知物數據的獲取,處理和搭建能力。有前輩說:“主動改革是進步,被動革命是淘汰!”而傳統(tǒng)代理商,不管愿不愿意,能不能入局,要想生存,作答好究竟對門店的價值在哪這一問題,才是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