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掌中寶、心頭肉,看著他們健康、快樂的成長是爸爸媽媽的心愿。而如何面對寶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毛病、壞習(xí)慣?卻也是讓很多爸媽都發(fā)愁的事情。怎樣合理的糾正寶寶的這些小問題,讓健康積極的心態(tài)陪伴寶寶成長呢?看小編支招:
1、寶寶太粘人
8個月的時候,寶寶就能辨認(rèn)熟人的面孔并對陌生人產(chǎn)生戒心,當(dāng)他見到陌生人或是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,他就會藏在爸爸媽媽身后或一直“賴在”爸爸媽媽身上,尋求安全感,要是陌生人來“搭訕”,他便把頭埋在爸媽身上,不理不睬;要是被觸犯了,便開始尖叫或是哭鬧等方式來反抗。
即使是在家里,媽媽也必須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(nèi),走到哪里,他就跟到哪里。如果媽媽要出門,他就徹底翻臉了,又是哭又是鬧,以至于家長都很為難,不知道怎么對付……
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年輕的父母都遇到過,不要過于煩惱,也不要太牽就孩子,可以看看以下經(jīng)驗:
先學(xué)會獨立。寶寶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會萌發(fā)一種獨立意識,如,不如爸媽喂飯,要自己走,甚至想自己穿衣服穿鞋,面對寶寶這種積極向上的獨立性意識,父母應(yīng)該予以保護,多給寶寶一些機會,讓他自己嘗試著做,不管做的好還是不好,這種獨立的意識漸漸的增強了,寶寶才會更少粘人。
試著講道理。雖然寶寶還小,并不明白太多的道理,但也開始慢慢能聽懂爸爸媽媽的話了,每次離開的時候,父母試著個寶寶溝通,告訴他,“媽媽要去買菜啦,很快就回來”,“爸爸要上班了,寶寶乖乖啊”,這樣時間長了,寶寶也可以逐漸的接受了。
逐漸式的分離。在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,爸爸媽媽可以適當(dāng)?shù)碾x開一下,然后繼續(xù)和寶寶玩耍,等再一次寶寶獨自玩的適合,再離開幾分鐘,讓寶寶慢慢適應(yīng)分離。
2、寶寶太愛吃零食
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愛吃零食,那些色彩紛呈、形狀各異的包裝袋對于他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。有的寶寶還專愛吃一些垃圾食品,而且常常因為吃太多零食而對正餐興趣寥寥,最后以至于影響身體的健康。
這一點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,一些習(xí)慣一旦養(yǎng)成就較難更正,沒有看到愛吃的,或是什么時候不讓吃,寶寶就開始鬧脾氣,最終雖然沒吃零食,飯也沒吃,還要好好安慰一番。也許下面的一些小建議會有幫助。
家里不要放太多的零食,適當(dāng)?shù)刭I些健康的食品,如全麥餅干、鮮牛奶、酸奶、水果、可生吃的蔬菜、各類堅果等;
大人以身作則,養(yǎng)成良好的習(xí)慣,這樣對于寶寶也有帶頭作用;
給寶寶一個愉快的吃飯方式,如菜色的適當(dāng)變化,可愛的餐具,吃飯時輕松活潑的氣氛,讓寶寶盡可能參與一些做飯的過程等;
平時成人也愛吃一些零食來排解心中抑郁和煩悶,同樣的,孩子愛吃零食也是因為陪伴他們的大多是玩具或是電視,零食成為另一種慰藉。所以爸爸媽媽應(yīng)該多花時間和寶寶在一起,玩的開心了,也就忘了吃零食。也是從引導(dǎo)心里的方面來有效的應(yīng)對這個問題。
3、寶寶說謊了
“誠信”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高頻詞,而誠實也是作為衡量一個人品質(zhì)的基本標(biāo)準(zhǔn)之一。可有時候卻發(fā)現(xiàn)寶寶撒謊了,這時父母會感到十分的不安和擔(dān)憂,同時也會很生氣。
寶寶說謊了,為什么呢?有時寶寶說謊可能是無意識的,寶寶太小,還沒有形成足夠的理性思維,對于現(xiàn)實和想象總不是分的那么清,并且他們也沒有很好的辨別事實真?zhèn)蔚哪芰,加上語言表達的限制,可能會無意撒謊;有時寶寶因為犯了錯誤,害怕被責(zé)罵,便想用自己的“小精明”來逃脫懲罰。
寶寶說謊了,怎么辦呢?有一種說法叫“一等二聽三給”。等,既讓父母在得知孩子說慌后冷靜下來,也給寶寶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,而不要對寶寶大呵大斥,容易造成寶寶的心理陰影;聽,即耐心的聽寶寶講,弄清事情的原委,然后加以正確引導(dǎo),也要讓寶寶明白說謊不是一件好事,以后要避免;給,給寶寶一個合理的評價,適合的態(tài)度會讓寶寶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錯誤,使寶寶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