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和經銷商合作,市場做不好
從業(yè)十幾年,讓浙江琪越總經理葉根水看到很多行業(yè)內的問題。
過去幾年,廠家還沒意識到渠道的重要性,擺著很高的姿態(tài),大品牌總是覺得漂亮女兒不愁嫁。
既不愿意在渠道投錢,也不愿意在消費者端做推廣,沒有好包裝和宣傳,再好的產品也很難賣出去。往往結果就是,依靠好產品推起來的市場,在逐漸萎縮。
外資企業(yè)則是覺得自己是高端品牌,給經銷商很低的利潤,還會提很多要求。
葉根水說:“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,這種事情怎么可能呢?”
浙江琪越總經理葉根水
廠家通常在每個地區(qū)都設置辦事處,每個辦事處都有業(yè)務人員。業(yè)務員勤快,業(yè)績做上去還好說,做不上去時,廠家追責他們,他們就把責任推給經銷商。
在這些業(yè)務員眼中,反正有經銷商撐著,業(yè)績做不起來是經銷商的問題。殊不知,他們自己的問題更大,經銷商只負責一片區(qū)域,指望他們主動去拓展客戶有一定難度,而業(yè)務員手中則握有大量市場資源,業(yè)務員不配合,完全交給經銷商推動,經銷商沒市場資源又推不動,受拖累的反而是品牌在當地的發(fā)展。
即使有平臺幫助廠家管理業(yè)務員,他們真正能達到多少業(yè)績,廠家還是不清楚。
有眼光的廠家則是把經銷商和業(yè)務員緊密的捆綁到一起,讓業(yè)務員和經銷商共同做市場的開發(fā),業(yè)績算到一起,經銷商對業(yè)務員的監(jiān)督作用更大。這樣做既減少了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和摩擦,又能提升效率和市場競爭力。
葉根水觀察那些做的好的外資企業(yè),發(fā)現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中國通。他們就是把中國廠商關系的這點摸得很清楚,只有了解并且融入,才可以做好。
生意做大,不是把對家干掉
葉根水也有作為經銷商的擔憂:“一個牌子做大以后,會不會不生不響的換一個經銷商?有些牌子甚至提出讓我把對面的品牌干掉!”
他覺得很是好笑,“這是不可能的!廠家互為競爭者,和經銷商沒有什么關系。如果我這么做了,以后還如何在行業(yè)里混?”
他很喜歡馬云的一句話:情商比智商重要。
一個品牌沒有做到一定地步的時候,還是需要控貨的。母嬰店和線上不同,做好控貨可以在一個地方有兩個品牌,錯開即可,這樣大家都能賺到錢,還避免競爭。
如果每家都做的話,反而每家都做不好。門店很少主推通貨,一般是消費者需要,就提供,不會主動去推薦。
母嬰店也不只需要一個單品,他們面對的客戶很多,還是需要不同層次的產品
例如琪越現在做的,NUK、新安怡跟咕咕、寶德都不沖突。
經銷商也需要打造品牌
每一個企業(yè),每一個階段,都在圍繞一件事情把他做透。
琪越前十年在做深耕市場這一件事,不斷發(fā)展壯大自己的團隊,現在團隊基本上能自己循環(huán)起來。
對于未來十年,葉根水表示要打造自己的品牌。
將琪越打造成一個經銷商的品牌,不再依托哪一個品牌成長,而是不斷擴充品類,做到品類齊全,并且都很精。葉根水還表示去年看到保健品和小食品這塊兒增長比較快,未來還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。
、選品。
在過去渠道為王的時代,經銷商再兩年內可以把一個品牌從0推到幾千萬。
現在,消費者為王的時代,這是不可想象的。
葉根水說:“我們處于一個全渠道立體式的集成空間,不單是母嬰渠道,還有線上渠道、商超渠道、微商渠道等等。過去,引進一個商品,渠道還收進場費,F在即使給進場費,給鋪底折扣,我還要看你的產品消費者到底需不需要。我是個貿易公司,如果不選品那不成了上海展會了?”
選品是琪越的道門檻,想要把自己的品牌打造起來,首先要商品要得消費者的心。
第二、轉換身份。
公司還是葉根水的,但是他想法變了。不再是以一個老板的身份,事事親力親為,而是放權給下面各個事業(yè)部的經理,自己作為一個投資人,以這個身份操盤。
這樣做可以給每個事業(yè)部的經理的權利去做想做的事情,同時也可讓自己成功從一個用品經銷商的身份跳脫出來,全品類發(fā)展。
第三、打造區(qū)域影響力。
經銷商既是一個渠道連接商,又是一個資源整合商,還是一個品牌商,必須要有自己的理念去粘合上下游,未來十年想要塑造自己的品牌,也需要一個內核去影響帶動。
這個內核就是葉根水,他覺得想要打造區(qū)域影響力,更多還是在于個人品牌的打造。
“琪越的決策者是我,每年有沒有更多的想法帶給我的客戶,能否讓他們在會上感受到全新的理念、全新的東西,讓他們覺得這不只是一場訂貨會,才是關鍵!
葉根水一直在和內部人員強調,琪越打造一場會議,一定是別人不可以復制的,能讓這些參會的經銷商真正學到東西。
如何能做到?只有自己親自上去演講!
葉根水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學習,還會去跨行學習,他覺得母嬰行業(yè)和中國整個大環(huán)境比起來,還是很窄很小的一部分。將這些思維、看問題的角度、十幾年的社會經驗、營銷經驗和客戶分享,才是他想做的。
包容的團隊
三流企業(yè)靠制度,yiliu企業(yè)靠文化來粘合團隊。
葉根水跟員工之間的情感,更多來自于互相理解。琪越是一個中小型企業(yè),不像大企業(yè)一樣完全制度化了,某種程度上講,琪越的穩(wěn)定更多還是依靠葉根水和員工之間的人文關懷。
葉根水自信的說:“我們的中高層基本不會走,130人的團隊里面,7成是老員工!
他覺得沒有純粹的員工,你給我打工就夠了這一說。還是希望員工能從琪越學到更多的東西,能夠幫助他們成長。
如果員工做錯事情,也會扶持他,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了。葉根水常說:“貿易公司,沒有說誰比誰聰明這回事。最關鍵是他們沒有社會經驗,不知道怎么處理,我也從那時候走過。就算是現在,面對重大決策的時候,我也會不知道怎么做。要換位思考,我們允許員工犯錯!
葉根水希望琪越可以廣納人才,招人多數是事業(yè)部經理或者自己親自去談。盡管琪越有人事部,但是他覺得這些事情都交給人事不接地氣,不和老板談,真正有想法的也不會來。
葉根水經常和他的團隊說:“你們做人一定要低調,我們沒什么好牛逼的!